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件下载:五年制大纲
编写人: 高鹏审定人:高鹏,韩博
编制时间:2017.5.10审定时间:2017.5.1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病理学 |
英文名称 |
Pathology |
课程编码 |
sd02330111,sd02330080 |
开课单位 |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
课程类别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学分 |
4 |
学时 |
56 |
适用专业 |
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 |
先修课程 |
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医用生物化学,免疫学 |
课程网站 |
http://www.pathology.sdu.edu.cn/article.php?classid=242 |
二、课程描述
(不超过200字,须提供中、英文对照描述)
病理学是界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它研究疾病为什么会发生(病因),怎样发生(发病机理),会出现哪些变化(代谢、功能和形态方面)以及会有怎样的转归。病理学的任务是为临床医学提供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基础,参与临床疾病的确诊,与临床共同进行对新疗法的评价及发现和认识新的疾病。
Pathology is a bridge between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It elaborates why diseases occur, how they occur, what changes (metabolic,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they have, and how they turn out. The purpose of pathology i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 in clinical medicine, to be involved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evaluate the new therapies and to discover and recognize new diseaseswith the clinic.
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帮助医学生为认识疾病打好病理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分析能力;建立疾病诊断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帮助医学生打好认识疾病的病理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有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
1、病理学概念及知识点的掌握。
2、具备比较分析及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
3、具备病例分析,能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现象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组织和细胞损伤(授课4学时)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理解适应的概念
2、熟记适应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基本定义、形态学特点及常见类型。
【具体教学内容】
1、细胞和组织适应性反应包括: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类型及形态学变化特点。
2、适应的临床意义
【教学和学习建议】理论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本节基本概念多,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记忆。②理解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肉眼改变和显微镜下特点,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描述以下基本病变:
萎缩,化生,肥大,增生
3、阐述下列问题:
3.1萎缩的常见类型及发生过程
3.2肥大、增生的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增生和肥大的区别
3.3化生的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细胞损伤、变性及细胞死亡的基本概念、类型、形态学改变和意义。
2、介绍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3、熟记坏死结局各种类型的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
1、细胞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和发病机制。
2、细胞可逆性损伤的概念和类型。
3、各种可逆性损伤的原因,发生机理,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
4、细胞及组织死亡的类型及概念,坏死的定义、类型及其形态学特点。
5、细胞和组织损伤的结局及其临床意义。
1、【教学和学习建议】理论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学生在学习中,各种名词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准确地记忆。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损伤,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色素沉积,病理性钙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干酪样坏死。
2、描述以下基本病变: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气性坏疽,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溃疡,空洞。
3、阐述下列问题:
3.1主要可逆性损伤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3.2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及临床意义
3.3坏死的结局及后果。
第三节 凋亡(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凋亡的概念
2、了解凋亡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发生机理
【具体教学内容】
1、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征
2、凋亡的机制
3、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教学和学习建议】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凋亡,凋亡小体
2、阐述下列问题:
凋亡与坏死的鉴别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授课2学时)
第一节 再生(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再生及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2、掌握各种细胞的再生过程。
2、掌握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3、熟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4、了解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作用。
【具体教学内容】
1、修复、再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
2、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3、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教学和学习建议】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不同细胞的再生能力,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型再生细胞的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机化,包裹,修复,再生,干细胞。
2、阐述下列问题:
稳定细胞,不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的特点,与再生有什么关系。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纤维性修复的基本概念和修复的基本过程。
2、能够辨认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熟记其功能。
3、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发生机制。
【具体教学内容】
1、纤维性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
2、 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及作用。
【教学和学习建议】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损伤讲解肉芽组织的修复。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机化,包裹,肉芽组织,瘢痕。
2、阐述下列问题:
肉芽组织的功能及每一种成分的作用。
第三节创伤愈合(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创伤愈合基本过程、类型。
2、了解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具体教学内容】
1、皮肤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的类型、基本过程。
2、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愈合的因素。
3、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教学和学习建议】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结合实际病例,讲解皮肤和骨折的愈合过程。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创伤愈合,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2、阐述下列问题:
2.1皮肤创伤愈合的类型。
2.2骨折愈合基本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授课4学时)
第一节充血和淤血(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悉充血和淤血(动脉性和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熟悉肝、肺淤血的病变特征。
【具体教学内容】
1、动脉性和静脉性充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肝、肺淤血的病变特征。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建议条件具备时,可于实验课中建立动物模型(例如急性肺淤血),即时进行临床观察及解剖后肉眼和镜下观察,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及分析能力。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充血,淤血
2、阐述下列问题: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形成原因和组织学特点。
第二节 出血(自学)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出血的病变、类型和后果。
【具体教学内容】
1、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后果。
【教学和学习建议】
自学。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出血
2、阐述下列问题:
出血量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血栓形成(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悉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机制和过程。
2、熟悉血栓形态特点、血栓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具体教学内容】
1、血栓和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和机制,形成的过程、形态特点及类型。
2、血栓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血栓形成,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2、阐述下列问题:
(1)血栓形成的条件。
(2)血栓的类型及构成。
(3)血栓的结局以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悉栓子、栓塞的概念、类型和栓子的运行途径
2、熟悉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的常见原因和后果。
【具体教学内容】
1、栓子、栓塞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
2、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血栓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的常见原因和后果。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栓塞,栓子。
2、阐述下列问题:
栓子的运行途径。
栓塞的类型及各型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悉梗死的概念、原因、类型和病变特征。
【具体教学内容】
1、梗死的概念、病因和形成条件。
2、梗死类型和病变特征。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梗死
2、阐述下列问题:
梗死类型及病变特点。
第四章 炎症(授课4学时)
第一节 概述(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炎症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炎症的临床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具体教学内容】
1、炎症的概念及意义。
2、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3、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本节重点学习炎症的三种基本病理改变和分类。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炎症,急性炎症,慢性炎症
2、举例说明以下哪些属于急性炎症?哪些属于慢性炎症?哪些属于超急性炎症?哪些属于亚急性炎症?
第二节 急性炎症(授课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渗出、变质、增生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
3、熟记渗出性炎症、变质性炎症和增生性炎症的概念、原因、类型、形态特征,结局及意义。
4、能够辨认各种炎性细胞形态特点,了解其功能。
5、了解炎性渗出、白细胞吞噬的过程和机制。
【具体教学内容】
1、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渗出的机制,炎性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及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3、炎症介质
4、渗出性炎症常见类型,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炎症病理变化及结局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建议多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炎症进行归类,加深各种渗出性炎症的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变质,渗出 ,渗出液,趋化作用,吞噬作用。
2、举例说明以下基本病变的组织学特点:
渗出性炎,变质性炎,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出血性炎,表面化脓,疖,痈,卡他性炎。
3、阐述下列问题:
3.1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
3.2脓肿和蜂窝织炎的区别
3.3渗出液在炎症中的意义。
3.4各种化脓性炎症的组织学病变特征。
第三节 慢性炎症(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肉芽肿性炎的概念。
2、能举例有哪些炎症属于肉芽肿性炎并能描述其病理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
1、慢性炎症的常见类型,肉芽肿性炎症的病变特点。
2、感染性肉芽肿的基本病变。
3、异物肉芽肿的基本病变。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本节重点讲解肉芽肿性炎,并举例说明,比较分析不同肉芽肿的特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炎性假瘤,肉芽肿性炎,肉芽肿,上皮样细胞。
2、举例说明以下基本病变的组织学特点:
肉芽肿,肉芽肿性炎。
3、阐述下列问题:
3.1说明常见类型肉芽肿的组织学特点。
第四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炎症的结局
2、熟记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的概念。
【具体教学内容】
1、炎症的结局:痊愈,迁延不愈,播散。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本节主要讲解炎症播散的三种渠道,并重点讲解血行播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2、阐述下列问题:
炎症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章 肿瘤(授课8学时)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肿瘤的概念。
2、具备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的能力。
3、掌握肿瘤的大体一般形态与结构特点,通过实验课及临床病理见习等方式,初步具备肉眼识别并描述肿瘤大体形态特点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
1、肿瘤的概念;肿瘤性与非肿瘤性增生。
2、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的组织结构。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
学习建议:建议学生通过观察标本室的大体标本以及到临床病理科观察大体取材,熟悉肿瘤的大体形态特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肿瘤(tumor,neoplasm)
2、阐述下列问题: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肿瘤异型性的概念,熟记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异型性,具备分辨肿瘤异型性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
1、肿瘤异型性的概念;同时讲述分化、间变性肿瘤的概念。
2、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病理切片。
学习建议:建议学生通过镜下观察良恶性肿瘤的典型切片,并结合绘图等方式,认识并掌握肿瘤的形态特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异型性(atypia);分化(differentiation);间变(anaplasia)
2、阐述下列问题:
通过具体病例阐述肿瘤的异型性。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5学时,其中授课1.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肿瘤生长的生物学特点。
2、熟记肿瘤的生长方式及其临床意义。
3、熟记肿瘤扩散途径,了解肿瘤扩散的机制。
4、具备对常见肿瘤进行组织学分级的能力,了解肿瘤的分期。
【具体教学内容】
1、肿瘤生长的生物学:肿瘤的自然生长史;肿瘤生长的动力学;肿瘤的演进与异质性。
2、肿瘤的生长方式与扩散:肿瘤的三种生长方式;肿瘤直接蔓延与转移;恶性肿瘤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3、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PBL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切片。充分发挥以病例和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病例中掌握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相关病理知识。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直接蔓延(direct spread);转移(metastasis);种植性转移(transcoelomic metastasis);Krukenberg瘤
2、阐述下列问题:
2.1说明肿瘤的各种转移途径,能结合病例或具体肿瘤介绍肿瘤常见的转移途径。
2.2肿瘤的生长方式。
2.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过程。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具体教学内容】
1、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2、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教材内容灵活结合具体病例。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恶病质(cachexia);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
2、阐述下列问题: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熟记良恶性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的特点,具备区分良恶性肿瘤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2、交界性肿瘤的概念。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教材内容灵活结合具体病例。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tumor)
2、阐述下列问题: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肿瘤的命名及分类原则,学会使用癌、癌症、肉瘤、癌肉瘤等概念,初步具备通过肿瘤命名识别肿瘤性质的能力。
2、了解肿瘤的分类。
【具体教学内容】
1、肿瘤的命名原则。
2、肿瘤的分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教材内容灵活结合具体病例。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癌(carcinoma);肉瘤(sarcoma);癌肉瘤(carcinosarcoma)
2、阐述下列问题:
肿瘤的命名原则。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2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常见的上皮源性、间叶源性、神经外胚层源性肿瘤的名称、好发部位、基本病理学形态。
2、熟记癌与肉瘤的特点,具备区分癌与肉瘤的能力。
3、理解并熟记癌前疾病(病变)和原位癌的概念。
【具体教学内容】
1、上皮性肿瘤:常见良性上皮性肿瘤;常见恶性上皮性肿瘤;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概念及组织学特征。
2、间叶组织肿瘤:常见良性间叶性肿瘤;常见恶性间叶姓肿瘤;癌与肉瘤的区别。
3、神经外胚叶肿瘤:色素痣与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鞘瘤。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教材内容灵活结合具体病例。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dysplasia),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2、阐述下列问题:
2.1常见的癌前病变举例。
2.2如何鉴别癌与肉瘤。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机制(1.5学时,其中授课1.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2、熟悉原癌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以及原癌基因的激活途径。
3、了解环境及内在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
4、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病例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
1、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癌基因的激活,激活方式,癌基因举例;抑癌基因的失活,抑癌基因举例如p53基因,Rb基因;凋亡调节基因;DNA修复调节基因;端粒、端粒酶;多步癌变学说。。
2、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常见化学致癌因素及机制;物理性致癌因素及机制;病毒和细菌致癌及机制。
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作用机制。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教材内容灵活结合具体病例。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名词并熟记相应英文单词: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癌基因(oncogene);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2、阐述下列问题:
2.1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2.2肿瘤发生的多步癌变学说并能结合实际。
第六章心血管系统疾病(授课6学时)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2学时,其中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熟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
2、熟记心绞痛的类型,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3、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具体教学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特点。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的病变特征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临床病理讨论。
以临床诊断病例及法医诊断内容为范例,结合临床影像学等特点,讲授疾病特点,并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直观生动,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和横向联系,上实验课的时多观察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等大体标本的特点,印象深刻,帮助复习理论知识点。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和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汇报。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动脉粥样硬化,脂纹 ,粥样斑块,冠心病,心肌梗死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3、阐述下列问题:
3.1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特点和继发性病变。
3.2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及常见类型
3.3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第二节高血压和风湿病(2学时,其中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高血压病的类型,良恶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
2、熟记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
3、了解高血压病及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具体教学内容】
1、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类型和基本病理变化,高血压病的各器官病变。
2、风湿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基本病变,风湿病的各器官(心脏、关节、皮肤等)病变特征。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临床病理讨论。
以临床诊断病例及法医诊断内容为范例,结合临床影像学等特点,讲授高血压和风湿病疾病特点,并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直观生动,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和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汇报。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恶性高血压,风湿小体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风湿性心内膜炎,高血压病。
3、阐述下列问题:
3.1良性高血压的各器官病变特点与临床变化。
3.2风湿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心瓣膜病(2学时,其中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具备区分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理特点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
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2、心瓣膜病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临床病理讨论。
以临床诊断病例及法医诊断内容为范例,结合临床影像学等特点,讲授各个心血管疾病特点,并进行临床病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直观生动,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阐述下列问题:
2.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
2.2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的变化。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授课6学时)
第一节 肺炎(2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病变特点的掌握。
2、具备分析各型肺炎临床病理联系的能力及鉴别诊断不同病理学特点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
1、细菌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病毒性及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病理变化。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结和不同类型肺炎临床病例,讲授各个疾病病理学特点,分析其临床症状。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及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汇报。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透明膜。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
3、阐述下列问题:
3.1大叶性肺炎的发生过程及临床病理联系。
3.2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学时,其中授课1.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的掌握。
【具体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肺气肿的病因、发病机理、分类及病理变化。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及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汇报。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肺大泡,桶状胸。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
3、阐述下列问题:
3.1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2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肺尘埃沉着症(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硅肺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的掌握。
2、熟悉硅肺的临床分期原则。
【具体教学内容】
1、硅肺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硅肺的病理变化。
3、硅肺的临床分期原则。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肺尘埃沉着症,硅结节。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硅肺
3、阐述下列问题:
3.1硅肺的发生机理和常见并发症。
第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掌握。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的掌握。
【具体教学内容】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课后给予肺源性心脏病死亡病理,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汇报。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阐述下列问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1.5学时,其中授课1.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鼻咽癌的病变特点和组织学类型。
2、掌握肺癌的大体类型和组织学分型。
【具体教学内容】
1、鼻咽癌的病因、常见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特点。
2、肺癌的大体类型、组织学分型及临床特点。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小细胞肺癌,泡状核细胞癌
2、阐述下列问题:
肺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及各型病理学和临床特点。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授课6学时)
第一节(2学时,其中授课1.5学时,研讨与测试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熟记慢性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变特征及合并症。
3、理解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基本类型和病理变化。
4、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具体教学内容】
1、急性胃炎与慢性胃炎的常见原因、病变特点和类型。
2、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结局及合并症。
【教学和学习建议】
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中以临床病例为导向,引出拟教授的疾病,以疾病形成的动态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病理变化的形成过程,以病理变化反推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在授课中注意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注意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加强对理论课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
3、阐述下列问题:
3.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3.2胃溃疡的病理变化及合并症。
第二节(2学时,其中授课1.5学时,研讨与测试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良恶性溃疡的区别要点。
2、熟记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大体及组织学分型、扩散及转移途径。
【具体教学内容】
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病因、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转移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中以临床病例为导向,引出拟教授的疾病,以疾病形成的动态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病理变化的形成过程,以病理变化反推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在授课中注意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注意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加强对理论课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胶样癌、印戒细胞、krukenberg瘤。
2、阐述下列问题:
2.1食管癌的大体分型
2.2胃癌的大体及组织学分型
2.3大肠癌的大体分型
2.4良、恶性溃疡的区别点
第三节(2学时,其中授课1.5学时,研讨与测试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分型及各自的病理变化
2、熟记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熟记肝癌的类型、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途径。
4、理解坏死后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具体教学内容】
1、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
2、肝硬变的概念及分类。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和胆汁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变化、组织学类型、转移途径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理论课中以临床病例为导向,引出拟教授的疾病,以疾病形成的动态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病理变化的形成过程,以病理变化反推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在授课中注意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注意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加强对理论课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病毒性肝炎,气球样变、毛玻璃样肝细胞,嗜酸性小体,桥接坏死,碎片状坏死,肝硬化,假小叶,原发性肝癌。
2、阐述下列问题:
2.1肝炎时肝脏的基本病理变化
2.2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各自的病理变化。
2.3肝硬化的大体及镜下特点
2.4肝小叶的镜下特点
2.5门脉高压症时形成的主要侧支循环及其合并症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授课2学时)
第一节 淋巴结的良性病变(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易与淋巴瘤混淆的淋巴结良性病变。
2、能够区分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淋巴瘤。
【具体教学内容】
1、淋巴结的良性病变种类
2、需与淋巴瘤鉴别的良性淋巴结病变。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以实际临床病例讲解为何这些良性淋巴结的病变易与淋巴瘤混淆。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
第二节(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淋巴瘤的分类。
2、能够诊断霍奇金淋巴瘤并熟记其分类。
【具体教学内容】
1、淋巴瘤的分类。
2、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及分类。
3、常见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以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不断增高的现状分析,结合国外淋巴瘤的人群特点和诊断手段,讲解目前淋巴瘤的诊断前沿,重点讲解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学特点和分类。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RS细胞,陷窝细胞,镜影细胞,爆米花细胞
2、霍奇金淋巴瘤的基本病变及分类
第三节 髓系肿瘤(自学)
第四节 组织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肿瘤(自学)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授课4学时)
第一节肾小球疾病(授课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识肾脏肾单位正常结构及组成细胞。
2、熟悉肾小球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熟识肾小球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主要临床表现。
4、熟识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
5、能够诊断三种或以上肾病综合征相关性肾炎(膜性肾小球病、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
6、了解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及IgA肾病的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
7、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肾单位的正常结构与组成成分、肾小球疾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各类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肉眼观、HE切片组织学、免疫荧光、电镜改变等)以及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急性肾炎综合征,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大红肾(蚤咬肾)、大白肾、新月体、Goodpasture syndrome、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等。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3、阐明下列问题:
3.1大红肾,蚤咬肾,大白肾、颗粒性固缩肾的形成机制
3.2肾炎时,多尿,少尿,无尿,夜尿,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如何形成的?
3.3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
第二节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具体教学内容】
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肾乳头坏死、肾盂积脓、肾周脓肿
2、说明以下疾病的病理变化:
急、慢性肾盂肾炎
3、阐明下列问题:
肾盂肾炎时,多尿,少尿,无尿,夜尿,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节 肾和膀胱常见肿瘤(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肾细胞癌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2、了解膀胱尿路上皮肿瘤的常见类型和病理变化。
【具体教学内容】
肾和尿路、膀胱常见肿瘤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多彩肾、wilms瘤
2、说明以下疾病的病理变化:
肾透明细胞癌、尿路膀胱上皮肿瘤的病理变化
3、阐明下列问题:
肾细胞癌的分类,尿路、膀胱上皮肿瘤的分类
第十一章乳腺和生殖系统疾病(授课4学时)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子宫体疾病和滋养细胞疾病(2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病变特点的掌握。
2.具备分析各型滋养细胞疾病临床病理联系及鉴别诊断的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子宫颈癌、子宫体癌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结和临床病例,讲授各个疾病病理学特点,分析其临床症状。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及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汇报。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早期浸润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子宫颈癌,子宫体癌,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绒毛膜癌。。
3、阐述下列问题:
3.1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3.2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间病理改变的异同。
第二节 卵巢肿瘤、乳腺疾病和前列腺疾病(2学时,其中授课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及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病理改变。
2.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的掌握。
3.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的掌握
【具体教学内容】
1.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及卵巢上皮性肿瘤(粘液性和浆液性肿瘤)的病理改变及诊断标准。
2.乳腺癌的病因、组织学分类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及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讨论汇报。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粉刺癌,派杰病,前列腺增生症。
2、说明以下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乳腺癌,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
3、阐述下列问题:
3.1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2前列腺癌的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疾病(授课2学时)
第一节 甲状腺肿(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弥漫性毒性及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具体教学内容】
1、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与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结合其临床影像学、血清学检查结果、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特点,讲授各个疾病病理学特点,分析其临床症状,通俗易懂,易于掌握。
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及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汇报,每学期两次,进行评分,评分纳入日常学习成绩中。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单纯性甲状腺肿,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2、说明下列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单纯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
3、阐述下列问题:
3.1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要点。
3.2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3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甲状腺炎症(0.5学时,其中授课0.5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
1、常见甲状腺炎的类型、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结合其临床影像学、血清学检查结果、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特点,讲授各个疾病病理学特点,分析其临床症状,通俗易懂,易于掌握。
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及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汇报,每学期两次,进行评分,评分纳入日常学习成绩中。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桥本氏甲状腺炎
2、说明下列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桥本氏甲状腺炎
3、阐述下列问题: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甲状腺肿瘤(1学时,其中授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甲状腺滤泡腺瘤的病理变化及病理类型。
2、掌握甲状腺癌的病变特点、分类和转移。
【具体教学内容】
1、急性、亚急性、慢性甲状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
2、甲状腺滤泡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变化和转移特点。
3、甲状腺滤泡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结合其临床影像学、血清学检查结果、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特点,讲授各个疾病病理学特点,分析其临床症状,通俗易懂,易于掌握。
课后给予临床病例及病理切片,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病例汇报,每学期两次,进行评分,评分纳入日常学习成绩中。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甲状腺滤泡腺瘤,甲状腺滤泡癌
2、说明下列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甲状腺乳头状癌
3、阐述下列问题:
3.1甲状腺滤泡腺瘤的常见组织学类型。
3.2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要点。
3.3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特点。
第十三章传染病(授课4学时)
第一节 结核病(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2、熟记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3、了解常见肺外器官结核的病变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
1、讲述传染病概述。
2、讲述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及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讲述肺外器官(淋巴结、肠、腹膜、脑膜、肾、骨关节等)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教学为主,进行多媒体教学,播放结核防治宣传片等帮助学生记忆。观察大体标本与组织切片。
结合临床病例,讲述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帮助学生记忆课堂内容。课后给予病例分析,分小组讨论并制作PPT。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结核结节,肺原发综合征。
2、说明下列基本病理变化:
开放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
3、阐述下列问题:
3.1结核结节的主要组成及转归。
3.2如何区分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
第二节 伤寒、细菌性痢疾(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伤寒的病变特点,发生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记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发生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具体教学内容】
1、讲述伤寒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讲述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比较本章内可引起肠粘膜损伤的几类疾病的异同。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教学为主,进行多媒体教学,播放伤寒,细菌性痢疾相关的教学短片。观察大体标本与组织切片。
结合临床病例,讲述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帮助学生记忆课堂内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伤寒肉芽肿。
2、说明下列基本病理变化:
伤寒小结。
3、阐述下列问题:
3.1肉芽肿性病变可出现在哪几种传染病中?
3.2肠结核、肠伤寒病变部位和肠溃疡各有什么特点?
3.3伤寒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熟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具体教学内容】
1、讲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讲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比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异同。
【教学和学习建议】
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病例,教学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观察大体标本与组织切片。
结合临床病例,讲述疾病的病理学特点。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鬼影细胞。
2、说明下列基本病理变化: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3、阐述下列问题:
3.1从病理学角度比较流脑和乙脑的异同。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1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
了解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
1、讲述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概念、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播放教学图片帮助记忆。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学习建议:建议学生从实际病例出发,结合临床症状学习本节内容。可以借助传染病相关的教学影片,标本室的大体标本病变,以及实际病例资料来学习,了解该节所授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表现和转归。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说明下列基本病理变化:
梅毒疹,梅毒瘤。
2、阐述下列问题:
3、说明以下基本病理变化:尖锐湿疣,梅毒,淋病。
【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2、掌握原发性与继发性肺结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3、掌握常见肺外器官结核的病变特点。
4、掌握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变特点,发生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5、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6、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7、掌握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特点。
【具体教学内容】
1、传染病概述。
2、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及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3、肺外器官(淋巴结、肠、腹膜、脑膜、肾、骨关节等)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4、伤寒,细菌性痢疾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6、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7、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的概念、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
【教学和学习建议】
理论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实验课以显微网络互动教学为主,观察大体标本与病理组织切片。
【教学/考核难点重点】
1、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结核结节,肺原发综合征,伤寒肉芽肿,
2、说明下列基本病理变化:
开放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结核球,梅毒疹,梅毒瘤。
3、阐述下列问题:
3.1肉芽肿性病变可出现在哪几种传染病中?
3.2结核结节的主要组成及转归。
3.3如何区分原发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
3.4肠结核、肠伤寒病变部位和肠溃疡各有什么特点?
3.5伤寒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3.6说明以下基本病理变化:尖锐湿疣,梅毒,淋病。
五、教学要求对应关系
|
教学要求1 |
教学要求2 |
教学要求3 |
|
|
1.1节 |
X |
|
X |
|
|
1.2节 |
|
X |
|
|
|
1.3节 |
|
|
|
|
|
1.4节 |
|
|
|
|
|
2.1节 |
X |
X |
|
|
|
2.2节 |
X |
X |
|
|
|
2.3节 |
|
|
X |
|
|
3.1节 |
X |
X |
|
|
|
3.2节 |
自学 |
|
|
|
|
3.3节 |
X |
X |
|
|
|
3.4节 |
X |
X |
|
|
|
3.5节 |
X |
|
|
|
|
4.1节 |
X |
|
|
|
|
4.2节 |
X |
X |
|
|
|
4.3节 |
X |
X |
|
|
|
4.4节 |
|
|
X |
|
|
5.1节 |
X |
|
|
|
|
5.2节 |
X |
|
X |
|
|
5.3节 |
X |
X |
X |
|
|
5.4节 |
|
X |
X |
|
|
5.5节 |
|
X |
X |
|
|
5.6节 |
X |
|
|
|
|
5.7节 |
X |
X |
X |
|
|
5.8节 |
X |
|
X |
|
|
6.1节 |
X |
X |
|
|
|
6.2节 |
X |
X |
|
|
|
6.3节 |
X |
|
|
|
|
7.1节 |
X |
X |
|
|
|
7.2节 |
X |
X |
X |
|
|
7.3节 |
X |
X |
|
|
|
7.4节 |
X |
X |
X |
|
|
8.1节 |
X |
X |
|
|
|
8.2节 |
X |
X |
|
|
|
8.3节 |
X |
X |
|
|
|
9.1节 |
|
X |
|
|
|
9.2节 |
X |
X |
|
|
|
9.3节 |
自学 |
|
|
|
|
9.4节 |
自学 |
|
|
|
|
10.1节 |
X |
X |
X |
|
|
10.2节 |
|
X |
|
|
|
10.3节 |
X |
|
|
|
|
11.1节 |
X |
X |
X |
|
|
11.2节 |
X |
X |
X |
|
|
12.1节 |
X |
X |
|
|
|
12.2节 |
X |
X |
|
|
|
12.3节 |
X |
X |
X |
|
|
13.1节 |
X |
X |
X |
|
|
13.2节 |
X |
X |
X |
|
|
13.3节 |
X |
X |
|
|
|
13.4节 |
X |
X |
|
|
|
六、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期中考试(笔试,闭卷)、期末考试(笔试、闭卷)
【成绩评定】:期中考试50%,期末考试50%。
【考试大纲】:临床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编著者,教材名,出版社,出版年,教材类别(是否规划、获奖教材?)
1.《病理学》第五版 杨光华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1月
2.《病理学》第八版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3.《病理学》7年制规划教材,李甘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
【参考书】3-5本相关的教材或者专著、杂志或网络资源
1.Robbin SL,et al: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3rd ed,London,W B Saunders Company,1984
2.Anderson WAD:Pathology,11th ed,St Louis Mosby,1985